每逢暴雨必“看海” 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加快

发布时间: 2017-06-16 14:00:19 作者:无 被阅览数: 2691 次 来源:上海莱多实业有限公司


    从6月9日开始,新一轮强降雨影响我国南方多地,其中安徽中部、江苏沿江、湖南北部、贵州东南部等地出现特大暴雨。10日,安徽中北部、江苏中南部、上海、湖南北部、贵州南部、云南东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,安徽中部、江苏沿江、湖南北部、贵州东南部等地降大暴雨(100-210毫米),贵州丹寨点雨量达242毫米。监测数据显示,9日20时至10日20时,江苏南部、安徽中部出现大范围强降水,其中南京突破日降水量历史记录,浦口、句容突破6月日降水量历史记录。中央气象台预计,12日至16日,江南中南部、华南仍多降雨天气,福建、广东等地有暴雨到大暴雨。为应对强降雨天气,中国气象局启动了四级应急响应,地方各级部门也启动了相应的应急响应。一到梅雨季、台风季,暴雨袭击导致城市内涝积水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,许多城市更是分分钟就开启“看海”模式。近年来由强降雨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不断增加,也引发了国家重视,目前各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纷纷加快。

政策扶持力度加大
    2013年以来,中央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,通过完善行业标准、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等举措促进行业发展。2013年9月6日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》提出,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,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。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,将建筑、小区雨水收集利用、可渗透面积、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,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、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。加强城市河湖水系保护和管理,强化城市蓝线保护,坚决制止因城市建设非法侵占河湖水系的行为,维护其生态、排水防涝和防洪功能。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、防洪减灾能力,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、防洪工程体系。
    2015年10月11日,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《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》。《意见》指出,通过海绵城市建设,综合采取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等措施,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,将70%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。到2020年,城市建成区20%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;到2030年,城市建成区80%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。
    2016年1月22日,住建部正式印发《海绵城市建设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》。该体系通过大量调研,广泛征求意见,立足建设迫切需求,突出重点,依据我国各地发展现状和现有标准体系,依据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》和海绵城市相关标准规范,参考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编制,对提高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水平和工作效率、保证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。

海绵城市对比传统城市优势明显
    海绵城市通过低影响开发使得未来城市能更好地应对环境生态变化。从效果功能上来看,海绵城市面临雨洪等重大生态环境变化时,能够具有更广阔的承受范围,即更有弹性。

图表1:自然地面与不透水地面产生的雨水径流量对比

资料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

    从设计上讲,海绵城市意味着城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,将更多具有蓄、排、净水功能的建筑单元整合到社区之中,从而减小地表径流、减轻排洪压力的同时,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富集利用,缓解水资源紧缺局面。

图表2:海绵城市与传统城市设计对比


资料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

建设试点进程加快
    2015年4月,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确定了武汉、济南和重庆等16个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。2016年4月27日,第二批海绵城市国家试点出炉,共有包括深圳、珠海等14个城市入选。据了解,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进行三年补贴,直辖市每年6亿元,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,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。相比第一批16个城市,第二批试点城市数量相当,且大多为一二线发达省会城市,财政支付能力较强。乐观预计后续项目落定将快于第一批,而第一批试点城市项目也在2016年二季度进入招投标高峰期。

图表3: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列表

资料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

    2017年,海绵城市建设的步伐继续加快。以深圳市为例,2017年深圳市将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,全年既有设施海绵化改造项目达到150项。除光明凤凰城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外,深圳市还将做好重点区域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,包括在国际低碳城、坝光片区等全市23个重点区域制定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,狠抓海绵城市项目落地。展望未来,笔者衷心希望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,“看海”模式离我们远一点,城市生活的安全感离我们更近一点。

(来源:前瞻产业研究院 )

上一篇: “海绵城市”巧做生态大文章  下一篇: 【贵州】建海绵城市贵州列出时间表 2020年逐步铺开建设 

返回列表
新浪微博
微信

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4198号
电话:(+86)021-50431766
传真:(+86)021-58373296
E-mail:ledo@shledo.com

COPYRIGHT © 上海莱多实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
COPYRIGHT © 上海莱多实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13026806号-1   土木在线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绿建之窗